2013年7月18日星期四

15《第十五 送圣法仪》注释浅译(01)

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 (田果彦)

第十五送圣法仪P.479 ~ 492

-【○ 炉香赞 】-
乍爇。法界蒙熏。诸佛海会悉遥闻。随处结祥云。诚意方殷。诸佛现全身。
【译】:净炉清香方初焚爇,氤氲弥漫,十方法界普蒙熏香;一切诸佛庄严海会圣众,也都悉皆遥闻。 霭霭香烟飘逸无尽,随处广结祥瑞香云海;至诚恭敬之心意方生殷切,诸佛咸都感应而悉现全身。

 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  三称

-【◎ 奉迎圣驾】-
上来修建。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,胜会道场。良宵圆满。奉迎圣驾,暂住佛殿。大众一心念佛引导。   接举佛号,大众同念。 内坛法器、乐器,大殿大钟、大鼓,齐鸣。
【译】:上来恭诚修建「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道场」法事,于今良宵而功成圆满。谨奉迎诸圣尊驾,暂移住至佛殿。大众均至诚一心称念佛号,引为前导。 (大众齐同 一心念佛

-【○ 讽诵「大悲呪」  「心经」 】-
伏唯圣驾,暂住佛殿。现前所具,疏楮彩縀座席等仪。恐未精严,须当呪徧。大众讽诵灵章,悉希清净。
【译】:于今诸圣尊驾均已安住于庄严之佛殿;然现前所奉具之供楮疏貌,彩缎供养,以及座席等诸多礼仪,唯恐犹未臻于精严完美,故当诚诵呪语加持,普令一切周遍而圆满。大众谨恭诚讽诵灵妙真章,祈愿一切悉皆妙严清净。
【注:疏楮彩縀】《会本》(p.583) 有云:「于中所具上堂钱楮疏貌彩缎座席等仪」。《会本》(p.477):「收之法。每席先从当中一号收起,覆于桌上。依次收而覆之。… 第一疏在面上,第十疏在当底。将彩缎神貌俱包于下。每席收毕,用总席牌,将所收之疏牌,并缎貌,统装于总牌内。… 将证盟疏装于证盟牌内,连大榜,并上堂第一席疏,一同置于东边前一盘。」 有关「彩缎神貌」,乃用以表示对上、下堂每一席皆恭敬供养之意。 「彩缎」,古时系以五种珍贵之绸缎及鲜花制成,流传至后则改用五种尊贵色纸及纸花替代,但都是表达「诚恳恭敬供养」之意。详见《会本》(p.518):「卷彩缎神貌上堂十席用佛座封面,下堂用凤辇封面,其上()堂用红签(锡箔)封上,彩缎 上()堂用红签(锡箔)箍腰。」;以及《会本》(p.527):「红绿黄紫蓝各廿六张(做彩缎并五色牌用)。」
【注:楮】,树名,树皮可造纸,故引为「纸」之代称。 此外,宋、元时代纸币,多以楮皮造纸制成,故亦指「纸币」。 乃至引喻为楮钱、冥纸,即俗称祭祀用的「冥钱」。
【注:彩縀】彩,俗称五色绸为「」。  ,即「缎」,厚密光滑的丝织品。

 南无大悲观世音菩萨  三称

接念 大悲呪 不限徧数 

接念 心经

 摩诃般若波罗密多  三称。接唱 祝延,或 佛宝赞

-【○ 佛宝赞 】-
佛宝赞无穷。功成无量劫中。巍巍丈六紫金容。觉道雪山峰。眉际玉毫光灿烂。照开六道昏蒙。龙华三会愿相逢。演说法真宗。
【译】:诚敬地赞叹如来,而无有穷尽!佛于无量劫以来,因地历经无量劫的修学,觉行圆满而功成证果。崇高雄伟相好庄严,示丈六之身与紫磨金色之相;修道于雪山之峰而终成正觉。眉间白毫灿烂光明,朗朗照破六道众生的颠倒昏迷而开智慧。惟愿当来弥勒尊佛下生之世,于龙华树下说法三会中,悉皆有缘同相逢;共闻演说正法真宗而得解脱。
【注:丈六紫金容】《无量义经》:「大哉大悟大圣主,无垢无染无所著,… 示为丈六紫金晖,方整照曜甚明彻。」(T09n0276_p0384c29) 《楞严经圆通疏》:「又如释迦之应此娑婆秽土但丈六紫金之身。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而已。」(X12n0281_p0909c11) 《教观撮要论》:「论隐实施权 (玄云:祇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,现为丈六紫金辉。 记云:祇是隐实施权且云当分)」(X57n0967_p0290c12
【注:雪山】释迦太子六年苦行之处,《增壹阿含经》内曰「大畏山」。《金刚三昧经注解》:「降皇宫,舍富贵,逃雪岭,苦行六年,覩星成道,作众生之慈父,为九界之宗师。」(X35n0651 _p0217a13《释迦如来成道记注》:「当二月八日夜半时,逾城出家。…栖雪岭于六年。言六年者,是太子在雪山示修苦行究竟之数。」(X75n1509_p0004b13《增壹阿含经》:「世尊告诸比丘:「我昔未成佛道时,尔时依彼大畏山而住。…日食一麻一米,形体劣弱,…我六年之中作此苦行,不得上尊之法。」(T02n0125_p0670c03《佛本行集经》:「去此北方雪山之下,有大聚落,名曰释种。彼有一城,名为迦毘罗婆苏都…,彼城有一释种之王,号名净饭,是我之父,我是其子,…我名悉达。」(T03n0190_p0763c28) 【又】释尊于过去世因地修菩萨道时,另曾于雪山苦行,谓之雪山大士、雪山童子。《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》:「释迦如来因地时 …历劫苦行不思议 …顿舍身财求妙法 …雪山童子释迦因 …为求半偈舍金身…」。所求偈全文即「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。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。」  雪山成道:释迦成道,在摩揭陀国之菩提树下。非在雪山。谓之雪山者,就雪山大士之往因而假说之耳。(佛学大辞典) 雪山大士:又曰雪山童子。释尊在过去世修菩萨道时,于雪山苦行,谓之雪山大士。 涅槃经十四曰:「善男子!过去之世,佛日未出。我于尔时作婆罗门,修菩萨行。… 我于尔时住于雪山… 我于尔时独处其中,唯食诸果。食已,系心思惟坐禅,经无量岁。」(佛学大辞典) 《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》:「释迦如来因地时 …,历劫苦行不思议 …,顿舍身财求妙法 …雪山童子释迦因 ,为求半偈舍金身」 (T47n1983_p0478c09
【注:玉毫】《一切经音义》:「言玉毫者,如来眉间白毫毛也,晧白光润犹如白玉,佛从毫相放大光明,照十方界,故云玉毫瑞色也。」(T54n2128_p0370a10
【注:龙华三会】弥勒佛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,开三番法会,度尽上中下三根之众生,故曰龙华三会。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:「坐龙华菩提树下,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在华林园,其园纵广一百由旬,大众满中。初会说法,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。第二大会说法,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。第三大会说法,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。弥勒佛既转法轮,度天人已,将诸弟子入城乞食。」增一阿含经四十四曰:「尔时去雉头城不远,有道树名曰龙华。高一由旬,广五百步。时弥勒菩萨坐彼树下成无上道果。(中略)尔时弥勒初会八万四千阿罗汉,第二会有九十四亿人,第三之会九十二亿人民,皆是阿罗汉,亦复是我遗法弟子。」(佛学大辞典)
        【注:演说法真宗】真宗(流派)真实之宗旨,是各称自所信之宗也。又明真如法相实理之宗旨,如云性宗,天台之别教,华严之终教以上是也。观经散善义曰:「真宗难遇。」五会法事赞本曰:「念佛成佛是真宗。」慈恩传八曰:「臣等夙敬真宗,幸窥天藻。」广百论释论曰:「重显真宗,遗彼余疑。」教行信证化卷曰:「钞真宗诠,摭净土要。」大乘义章一曰:「辨此实性,故曰真宗。」五教章上曰:「四真宗涅槃华严等明佛性法界真理等。」(佛学大辞典) 《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》:「持戒坐禅名正法,念佛成佛是真宗 …,念佛三昧是真宗」(T47n1983_p0479c17) 净空法师报恩讲堂系念法事讲话》:「法真宗」,就是净土宗,就是教人念佛成佛,这是大乘佛法里面的「真宗」。「真宗」不是指其它的,就是指「净土三经」,念佛往生不退成佛。我们在《无量寿经》看到世尊把这个法门嘱付给弥勒菩萨,弥勒菩萨将来一定弘扬。(http://www.amtb.tw/20/20-08-03.xml

-【○ 回向偈 】-
以此经呪功德。回向护法龙天。三界岳渎灵聪。守护道场真宰。祈福保安平善。庄严无上菩提。普愿法界怨亲。共入毗卢性海。
【译】:谨以此经呪殊胜功德,回向护法龙天、三界山川岳渎灵聪、以及守护道场之真宰诸神;祈赐福祉,永保安康平善,进而庄严无上菩提道。普愿法界一切怨亲众生,同入毗卢佛性法界海。
【注:毗卢性海】《禅宗直指》:「佛之所谓心,乃清净广大妙湛圆明,谓之本觉,谓之般若,谓之毗卢性海,谓之牟尼宝珠。」   谓法性遍一切处,好像无涯的大海。故毘卢性海亦通法性界、佛性界。 (详见【第十一上圆满供法事】译文中之【注】 



1 条评论:

  1. (1)「佛于因地历经无量劫的修学」 改为 「佛于无量劫以来,因地修学」。
    (2) 修改【注:雪山】
    (3) 增【注:毗卢性海】①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