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2日星期五

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释浅译(06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-【◎ 奉供下堂十四席 】 -(各相对应于【奉请下堂】之十四席
【◎一席】
一心奉供。十方法界。四空四禅。六欲诸天。日月星天。天曹列圣。并诸眷属。
惟愿不迷本性。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时。受兹供养。
【译】:至诚一心恭奉供养,十方法界一切四空、四禅、六欲诸天,与日、月、星天,及诸天曹等天界所有圣众,与诸眷属。
 恭诚祈愿十方所有天界的一切圣众及诸眷属,都能不迷失于原有的清净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烛济拔,而于今夕奉供之时,歆受此等上妙供养。

○世仰四空无色定。四禅十八梵天伦。   惟兹欲界六天王。五欲自娱无与比。
○日月五星齐七政。北辰北斗众天星。   角亢列宿尽周天。八万四千灾变者。
○十二宫辰并六甲。天曹赏罚众天官。   十方天道万仙真。于此一时俱奉供。
【译】:世间所钦仰的「无色界」四空天圣者,分别修习四种「无色定」;而「色界」自初禅梵天以至四禅色究竟天,则有十八天等天众。至于「欲界」,自四王天以至他化自在天等六天王,以五欲而自相娱乐,无有可比。
  此外,日、月与「太白、岁星、辰星、荧惑、镇星」五星合共称做「七政」;还有北极星与「天枢、天璇、天玑、天权、玉衡、开阳、摇光」北斗七星等众天星。而角、亢、氐、房等二十八星宿,则排列周布于天空;乃至于娑婆界并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等众。
  以及,十二宫辰与六甲等星,天曹与掌理赏罚的天官等众。凡此十方所有天道众多的一切天仙等众,我等于今皆至诚恭奉供养。
【注】:请对照「奉请下堂」第一席原文、及译文中之【注】
【注:无色定】即「无色界」中空无边处、识无边处定、无所有处定,非想非非想处定。
【注:欲界六天】指欲界之四天王天、忉利天、夜摩天、兜率天、化乐天、他化自在天。
【注:五欲自娱】《长阿含经》:「游戏园中,五欲自娱。一日、二日、至于七日。相娱乐已,各自还宫。彼天帝释游观畵乐园、杂园、大喜园时,亦复如是。」(T01n0001_p0132b10
【注:日月五星齐七政】古将日、月与五星合称为日月五星,谓之七政。 《尚书》:「在璇玑玉衡,以齐七政。」 《宋书‧蔡沈传》:「七政日月五星也。七者,运行于天,有迟有速,犹人之有政事也。」 《史记‧天官书》:「天有五星,地有五行。」古时将地上的「金木水火土」配于天上的五行星而成「金星、木星、水星、火星、土星」;即所称之「太白、岁星、辰星、荧惑、镇星」。
【注:北辰】北辰者,北极星,密教以之为北斗七星,故谓(北辰菩萨)为妙见菩萨之化现也。(佛学大辞典)
【注:列宿】即指二十八宿。 汉《论衡‧祀义》:「天有列宿。」
【注:八万四千灾变者】《楞严经》卷第七:「是娑婆界,有八万四千灾变恶星。二十八大恶星而为上首,复有八大恶星以为其主,作种种形出现世时,能生众生种种灾异。」 《楞严经指掌疏》:「八万四千者,应众生尘劳之数。恶不自恶,因灾而变,故云灾变恶星;若众生能转灾为福,则变为善星矣。二十八大恶星者,统约四方论之,佛经世典,大同小异;大同者,名数皆同;小异者,位置交错。如东方七星,依《孔雀》谓昴毕觜参井鬼柳;而世典则角亢氐房心尾箕也。
【注:六甲】星名。《隋书•天文志》:「钩陈口中一星,曰天皇太帝。… 太帝上九星曰华盖,… 华盖杠旁六星曰六甲,可以分阴阳而纪节候,故在帝旁,所以布政教而授人时也。」
【注:仙真】神仙、仙人。宋•晏殊•《拂霓裳》:「祷仙真,愿年年今日,喜长新。」

伏以穷无色顶,仰极境之至高。怀有漏心,与长年而俱谢。
矧四禅乃属于邪定,而六欲不离于凡情。虽从夙修十善而来,宁免现感五衰之相。
至若耀千光于二道,垂万象于一天。独怜冠上之华萎,岂觉空中之箭坠。
威权自在,为上界宫府之真仙。赏罚必行,实下地人伦之司命。
念福力久而复失,信死魔决矣难逃。以权引实者,固究竟于本原。随业受生者,盖一期之妄报。
【译】:四空天诸圣者,已上穷至「无色界」之极顶天,仰臻于「三界」中最高的登极之境;然而,因怀「有漏」之心而修,仍为世间有漏定,故纵经长劫久远,仍将与时而俱归谢灭。
  而「色界」四禅,未出三界,故就出世法而言,仍属邪定。至于「欲界」六天,五欲自娱,更是未离迷妄的凡情。因此,虽然由于夙修十善业因而感得「天趣」果报,但又岂能免除报尽而感「衣垢、华萎、腋汗、体臭、不乐本座」等五种衰亡之相呢?
  乃至福胜而神灵显赫之时,耀熠千光于人天二道,垂万象于普天之中而不可一世;奈何福将尽时,却独自神伤于宝冠妙花之渐萎,又岂知犹如仰射虚空之箭势已尽而即将墬堕。
  纵使威权广大而赫赫自在,胜为「天道」上界天宫之真神;奖善惩恶赏罚必行,而司理下方「人趣」善恶之命数。
  然而,即使福报胜力再长再久,终必因报尽而丧失一切;虽然高居「天道」,相信也绝对难逃终归一死。若从「以权引实」而论,固然权巧示现乃是为了度众生而导归于本原清净实相;但就「随业受生」而言,毕竟流转受生只不过是一期生命的虚妄受报而已。
【注:箭坠】永嘉禅师《证道歌》云:「布施持戒生天福,犹如仰箭射虚空。势力尽、箭还坠,招得来生不如意。」
【注:上界】指色界、无色界等上界天,与「欲界」对称。 又称天上界,六道之一;与「下界」对称。即包括无色界、色界、欲界等诸天。 即位于诸天中,上方之位者。如空居天为地居天之上界;色界天为欲界天之上界。(佛光大辞典)
【注:下地】三界分九地,境界优者为上地,劣者为下地。 与上天相对之地,亦称下地。(佛光大辞典)
【注:司命】指司掌人类命数之神。又作伺命。据佛说三品弟子经、四天王经、法苑珠林卷六十二所引净度三昧经,及法苑珠林卷八十八所引提谓经等之记载,司命乃受帝释天之命,职司人类日常言行善恶而增损其年寿之神。然此日常行为影响年寿增损之说法,原系道教所盛倡者,佛教中除上记三品弟子经等之外,并不多见。且四天王经之中译本,曾由我国人加上若干道教学说;提谓经(二卷本)亦为刘宋时之沙门昙靖所伪造。故皆不可据此而信之为佛教学说。(佛光大辞典)
【注:以权引实】《楞严经直指》:「『阿难!是诸天上,各各天人,则是凡夫业果酬答,答尽入轮。彼之天王,即是菩萨,游三摩地渐次增进,回向圣伦所修行路。』  诸天通结欲、色、无色也。… 标指云:十地菩萨,寄报为十王;初地为阎浮王、二地四天王、三地忉利王、… 此皆以权引实,在于天中,化诸实报之天,使脱天业,故得称王。」(X14n0291_p0582b04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浅注》:「大悲菩萨化世间,方便引导众生故,内秘一乘真实行,外现缘觉及声闻。… 初四句正明隐胜现劣,曲成开化。内秘者自隐也。一乘实行即菩萨之大德。外现者示小乘之相,意在以权引实也。由是大悲菩萨,屈尊就卑,示现为声闻缘觉,与其同事摄化,引之发心,令先证小果,将之诱之。然后令其回小向大,得证菩提,此显圣人权便之心无所不至也。」(X20n0367_p0976b23

云隐峩峩之玉殿,风扬爗爗之铢衣。执妙华以遨游,味甘露而厌饫。
意常自逸,乐且无央。八万劫终是空亡,三千界悉从沦没。
受形尘世,尚知闻法得道之时。跌足幽区,何有离苦脱罪之处。
今则特开胜会。普度迷流。愿因佛日之光。来赴檀家之供。
亲承法施。豁悟性空。勿眷恋于高穹。即升腾于乐土。归命顶礼常住三宝。
【译】:因此,彩云浮隐伟峨耸峙的珠楼玉殿;祥风轻飘灿烂亮丽的微妙天衣;执持殊妙香花而逍遥遨游,食饮甘露美味而饱食满足。
  心意悠适而常自安逸,其乐无数无边。然而,纵使寿经八万长劫,终究不出轮回而还是落于空亡;而所自在遨游的三千大千世界,也都随之悉皆沦没于无常。
  倘若因余福而仍得受报于人间尘世,则或尚知听闻佛法而有得道之时;但若偿宿业而堕落于恶道幽区,则受苦无尽又如何能得离苦脱罪之处呢?
  于今特为开建殊胜的大斋胜会,平等普度一切迷失于生死烦恼流中的苦难众生;恭诚祈愿十方所有一切诸天圣众,仰承佛陀慈悲德智之光明摄照,共偕来赴施主请供之法会道场。
  亲承无上胜妙法施,豁然得悟真性本空;切莫再眷恋于高灵天界,当即超升于安乐净土。谨以至诚恳切之心,归命顶礼十方法界一切常住三宝。
【注:峩峩】即「峨峨」,高耸壮盛貌。
【注:爗爗】即「烨烨」,显赫,灿烂明亮貌。
【注:铢衣】言其衣之轻也。佛经说诸天人衣,重自数铢半铢不等。(佛学大辞典)
【注:厌饫】谓饱食满足。
【注:八万劫终是空亡】《乐邦文类》:「欲天耽着妙乐,醉于欲酒,福尽即堕,如箭射空。色天虽独行无交,而未尽形累。无色不出轮回,经中判为难地,傅大士所谓饶经八万劫,终是落空亡。」(T47n1969Ap0200c11
【注:佛日】佛能破众生之痴闇,故以日为譬。《涅槃经》曰:「佛日将没大涅槃山。」 《观无量寿经》曰:「唯愿佛日教我观清净业处。」同天台疏曰:「佛能破坏众生痴闇,如日除昏,故言佛日。」(佛学大辞典)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