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3日星期六

10《第十 行供下堂法事》注释浅译(21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-【 ◎法供养。 ( 前来所奉,并是财施。 今诵大乘,乃是法施。 ) 】-
备行斋法,悉入教门。要识事为,全归理趣。
是以发心措意,屈膝低头。烧香散花,然灯奉食。莫不资成于圆观,咸令助显于正因。以如仪虽有多端,若随智无非三谛。
然则欲知斯道,岂外此宗。达万法性相皆空,即一念思惟如实。
更须诵圣人所说之典,俾克符自己得解之灵。悟修行处,于是为真。示供养中,以兹为胜。
【译】:上来已完备具行清净之斋法(事),悉皆引导摄入圆实之教门(理)。故应深心识知,凡诸「事相」所为,毕竟全归「实相」理趣。  如《会本》「请上堂」(卷一 p.46):「是皆即事以明心,要在忘情而照理。 
 因此之故,种种发心立愿、敬心诚意,屈膝长跪、低头合掌,乃至焚爇净香、散撒香花,以及燃亮明灯、奉供妙食等等,无不都是得资于一心圆观所成就,也都是为了要藉以彰显真如实相的理体。因此,行礼如仪虽有种种事相而繁复多端;但若随圆妙真智而观,一切即空即假即中,则无不都是圆融三谛的妙理!  如《会本》「说冥戒」(卷二 p.59)妙观照之,无非三谛。 
 然而,若要了知此真实的道理,又岂外乎「色心互融、一念具足」的宗要呢。体达一切万法「性相皆空」(无有自性、相非实有),即心一念思惟而圆融契合「真如实相」之理体。
 更须讽诵如来圣者所说的圣教法典,以令契合自己得解真义的灵知。进而了悟一切修行之法,皆以如是一心圆融三谛乃为真实;同时彰示于所有供养中,也以此第一义谛之「无上第一法施」最为殊胜了!   即如《会本》「结界」(卷一 p.17)如此法施,尽未来际,法界常融,唯一三谛。」;《会本》「供上堂」(卷一 p.75)得圆解者,三谛一心。绝待,对无前后。如此照理,是为不可思议第一义谛。如此行施,是为无上第一法施也。 
【注:理趣】宗旨要义、甚深奥藏、真正的道理。
【注:措意】用心立意;留意、在意。《孔子家语•致思》:「丈夫不以措意,遂渡而出。」
【注:正因】谓中正,中必双照,三谛具足,故名正因。(中正者,离于边邪也。双照者,照空照假也。空谓荡一切相,即是真谛;假谓立一切法,即是俗谛;非空非假,即是中谛。故云三谛具足。)(三藏法数) 「三因佛性」之一。《涅槃经》所说:一、正因佛性离一切邪非之中正真如也。依之成就法身之果德,故名正因佛性。二、了因佛性,照了真如之理之智慧也,依之成就般若之果德,故名了因佛性。 三、缘因佛性,缘助了因,开发正因之一切善根功德也。依之成就解脱之德,故名缘因佛性。《金光明玄义》曰:「云何三佛性?佛名为觉,性名不改,不改即是非常非无常,如土内金藏,天魔外道不能坏,名正因佛性了因佛性者,觉智非常非无常,智与理相应,如人能知金藏,此智不可破坏,名了因佛性。缘因佛性者,一切非常非无常功德善根资助觉智开显正性,如耘除草秽掘出金藏,名缘因佛性。」同记上曰:「正谓中正,了谓照了,缘谓助缘。缘资了,了显正,正起胜缘。亦是正发于了,了导于缘,缘严于正。正起胜缘,相由既然非横义也,一心顿具非纵义也,此妙因能克妙果,俱名因者其义在兹。」此三佛性,又为空假中之三谛。了因为空谛,缘因为假谛,正因为中谛也。 《辅行》二曰:「三千即空性了因也,三千即假性缘因也,三千即中性正因也。」(佛学大辞典)
【注:性相皆空】《法华经演义》:「知法常无性者。谓诸佛能以权实不二之妙智,了知世间出世间,一切诸法,常自空寂,本来无性。无何等性?所谓诸法无自性、无他性、无自他共性、无自他离性;不但无于四性,无性之无,亦复无也! 何者?以诸法从本来,自性相皆空故也。 如现前介尔一念心起,即便具足三千性相,百界千如。 而此三千,不从自性生,亦不从他性共性离性生。故此无性,如来究竟了知,所以知法常无性。然此无性之法,乃是一切众生之佛种!」(X33n0625_p0097b16) 《法华经文句纂要》:「复次菩萨摩诃萨,观一切法空,如,实相。 观,中道观智。 一切法,十法界境。 若单论智,智无所观,故一切,以显皆空。(僭补曰:者,十界依正,染净缘生,性相皆空。无所得也)。如者,二边中谛,无一异名如。实相者,非七方便,故名实。以实相,故言实相也。」(X29n0599_p0739c22 《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》:「一切法者是佛法故。是佛法者即非法故。所以者何?以想分别以想遍知,假名说故。于中无相、亦非无相,无法、非无法,究竟无相。此相净自相远离,犹如虚空同一自性。佛法亦尔性相皆空。」(T13n0404_p0639a11
【注:如实】如实相、如实性也。又,者平等之义,者不虚之义;又真如实相之义,皆以名理体。法华经安乐行品曰:「观诸法如实相。」 行宗记上一之二曰:「真如平等,体离虚妄,故云如实。」法华文句九,释如实道曰:「如如真实之道。」三藏法数十四,释如实空曰:「真如实相体本空寂。」(佛学大辞典) 真如实相:真如与实相,同体异名,约于假谛之妙有而曰实相,约于空谛之一如而云真如。此二不二之中道云法界。但真如有不变随缘之二义。又实相其实为三谛之总名,故真如实相通于空假中也。 观佛三昧经曰:「佛地果德,真如实相,第一义空。」 往生要集中本曰:「色即是空,故谓之真如实相。空即是色,故谓之相好光明。」(佛学大辞典) 非假谓之,不变谓之,离虚谓之真如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,亦称为法身、如来藏、法性、佛性等。 此真如自性,并非虚妄,乃系真实之相,故名真如实相,简称为如实。(佛学常见词汇) ,契合之义;,真实之义。谓真实之教法,契合于真实之道理者,称为如实。例如如实修行、如实行者等。与「如法」、「如说」等同义。又为真如之异名,又作真如实相。谓诸法之理体,乃真实不变,平等无异,故称如实。(佛光大辞典)

我佛如来,有法供养真言。谨当宣诵。
【译】:仰遵我佛如来,有法供养真言,于兹恭谨宣诵:

唵。萨婆怛他揭多。 悟呬耶。 摩诃钵哩钵底。波罗密多。布阇瞑伽。 三摩达啰。 窣癹啰拏。 三末曳 <*>  三徧

 主法当知前来所奉一一供事,并是财施。 今诵大乘,乃是法施。 财食养命,惟资福业。法以开性,是为智度。二施并运,方名溥济之道。 况前财施,皆有慧观方便,以法导之。 则知一一供事,无非法施。财外无法,法外无财。二施平等,皆即三谛。 作此想时,六道羣灵,咸蒙法喜,各得解脱。 

六种妙供。供献已周。大众讽诵六方六佛净土尊经。
【译】:以上敬奉六种妙供,于今已恭诚供献周圆。大众于此,谨再至诚讽诵《六方六佛净土尊经》。
【注:六方六佛净土尊经】即指「佛说阿弥陀经」。因经中世尊明言,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下、上等六方诸佛,皆共同印证而称赞此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。

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 三称

佛说阿弥陀经 诵经

【○ 赞佛偈
阿弥陀佛身金色 相好光明无等伦     白毫宛转五须弥 绀目澄清四大海
光中化佛无数亿 化菩萨众亦无边     四十八愿度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
【译】:慈悲的阿弥陀佛,身如百千万亿夜摩天阎浮檀金色;相好庄严无有能及、清净光明无与伦比。  眉间白毫柔软莹洁,宛转右旋,有如五座须弥山之大;深青色的佛眼,澄净清澈,纵广如四大海之阔。
 而且阿弥陀佛的常光遍照,于圆光中化出无量无边的化佛;还有众多的化菩萨,也同样是无量无边。  由于因地广发四十八愿度化众生,如今愿满而成就佛果,故以九品莲花接引所有念佛众生,同渡生死烦恼苦海而往生清净极乐的净土。
【注:赞佛偈】请参考「说冥戒」单元中之【注】

南无西方极乐世界  大慈大悲  阿弥陀佛
南无阿弥陀佛  绕佛千声

南无观世音菩萨
南无大势至菩萨
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  各三称

【○ 三归依
自皈依佛  当愿众生  体解大道  发无上心。
自皈依法  当愿众生  深入经藏  智慧如海。
自皈依僧  当愿众生  统理大众  一切无碍。
【译】:自归依佛,当愿众生,体会悟解正觉大道,广发无上之菩提大心。
        自归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精通经藏妙法,广生如海之般若正智。
  自归依僧,当愿众生,统领综理和合大众,一切自在而无有罣碍。

【○ 回向偈
愿以此功德。普及于一切。我等与众生。皆共成佛道。
【译】:至心诚愿以上来所有功德,普周遍及于法界之一切;我等与有情众生,都能同修而成就无上的佛道!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