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

12《第十二 烧圆满香法事》注释浅译(06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-【◎ 正表为施主推广施心,发度生愿  】-
靖惟十方,所有羣品。虽地居文物之盛,及人多佛法之传。
六根闇蔽者,则所不知。五苦沈沦者,于兹弗觉。
况遐方远地之处,有愚人聋哑之徒。但求自谋衣食之常饶,岂闻普度水陆之为益。
至于贫穷困滞,疾病萦缠。在牢狱以被囚,处卑小而受制。虽存慕仰,何得修营。既自弃于良缘,亦焉蒙于善利。
兹因斋会,特发施怀。率六趣之迷伦,陈一心之宏誓。
若疑若信,或自或他。咸慰满于所期,俾圆成于斯愿。
【译】:于此十方世界,所有一切众生,虽然有的居于文物兴盛、文明发达的地方,以及处于人多佛法弘传之处。
 然而,(对于此难得殊胜之水陆普度胜会),若六根昏昧障蔽者,则仍然惛懵而不知道;以及正沉沦于「五种大苦」之中而不得出离者,同样也是茫然而毫无所觉。
 更何况于远方边地偏僻之处,多有愚人及聋哑残障之徒;他们但求汲汲自谋于衣食充足以得温饱,又岂有闲暇余力而得闻此「普度水陆」有殊胜的利益。
 至于贫穷而困厄蹇滞,或因疾病之牵萦缠身;以及身系牢狱而被拘囚,或处境地位卑微弱小而受诸箝制;则此辈众生纵使心存思慕渴仰,又如何能得参与修营「水陆普度」呢?如此一来,则既自我弃绝于难逢之良缘,又如何能蒙受到殊胜的善利呢?
 故于今,谨藉此「水陆大斋胜会」之机缘,特发平等普施之悲怀;领率六趣所有迷苦众生,恭敬禀陈至诚一心之宏誓。
 诚敬祈祝:无论是仍有存疑的、或是已经信受的;也无分自我、或是广及他众;一切的有情众生,都能蒙获身心的抚慰,而满足于所期许的愿望!俾使圆满成就于此「慈悲平等普度」之大愿。
【注:五苦】《观无量寿佛经疏》:「五苦者。 五道非乐故云五苦。 或是五恶五痛五烧五恶杀盗邪淫妄语饮酒如大经。现遭厄难王法刑罚,是五痛也。五烧即当来堕三途苦毒名五烧。」(T37n1750_p0191c03) 一、生老病死苦。 二、爱别离苦,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。三、怨憎会苦,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。 四、求不得苦,不得所求之苦也。 五、五阴盛苦,五阴为一身之总体,为五阴之身,受炽盛之诸苦也。已上五苦,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。 【又】一生苦,二老苦,三病苦,四死苦,五犯罪枷锁苦。【又】地狱等五道之苦。观经妙宗钞一曰:「五苦者,此方五道俱不免苦,天道纵乐还堕恶趣故。」(佛学大辞典) 观无量寿佛经讲记(徐醒民老师):「『五苦所逼』,被五种大苦来逼迫。五苦有几种讲法,但不论那一种讲法都是苦的。有一种讲法是智者大师讲的:五道—天道、人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、地狱道(阿修罗道是分属在各道中),五道流转之痛苦名为五苦,这是一种讲法。 再者根据善导大师的批注,生、老、病、死、爱别离为五种大苦。又另有一种讲法是:生老病死并成一大苦,另加爱别离、怨憎会、求不得、五阴炽盛苦,共五苦。不论那一种讲法,五种大苦是一个事实,任何一个凡夫众生,你在世间地位再高、做的官再大、钱财再多,也免不了这五种大苦。」(http://www.tcbl.org.tw/old/Wujing/3/03/fd000017.htm

-【◎ 表白为斋主,代为六道羣灵,不曾归依三宝等者,劝陈十愿 】-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归依佛法僧者,代伸归依。当愿三宝慈光,常垂加护。
【译】:谨以此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所有一切羣生;凡不曾归依「佛、法、僧」者,均代以敬伸「归依三宝」。当愿三宝慈光,常垂加持护念而庇佑。
【注:伸】通「申」,「申明、伸张、陈述、表白」之意。


 除有特别之处,以下一般发愿祝词,均略而不译。 仅将部份「辞句」以【注】释义于后。)

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礼赞佛法僧者,代伸礼赞。当愿三宝慈光,常垂护念。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供养佛法僧者,代伸供养。当愿三宝慈光,常垂摄受。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忏悔三世重罪者,代伸忏悔。当愿一切业障,即得清净。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劝请诸佛住世者,代伸劝请。当愿转妙法轮,普利法界。
【注:劝请】劝请有二:一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将入涅槃者,劝请住世,利济众生;二者谓十方世界有佛初成正觉者,劝请转法轮,度诸众生。虽不面见诸佛,而虔心劝请,以达归敬之诚,是为劝请。(三藏法数)
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随喜修行大乘者,代伸修行。当愿若自若他,圆成行愿。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回向勤求佛道者,代伸回向。当愿普与羣生,同入佛智。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发愿上求下化者,代伸发愿。当愿佛道圆成,众生普度。
【注:上求下化】向上而求菩提,向下而化众生也。上求菩提是自利,下化众生是利他,是为菩提心,菩萨之万行不出此二者。 止观一上曰:「上求菩提,下化众生,发菩提心。」; 往生要集上末曰:「总言之愿作佛心,亦名上求菩提下化众生心,别谓之四弘誓愿。」; 九品义曰:「菩提心者,觉悟义也。 (中略) 若略说者,上求佛果下化众生之心也。」(佛学大辞典)
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念佛求生净土者,代为求生。当愿早托莲胎,华开见佛。
【注:莲胎】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之人,皆在莲华内而生,恰如母胎,故曰莲胎。莲宗宝鉴八曰:「当生净土,入彼莲胎,受诸快乐。」 五会赞曰:「十念莲胎虽住劫,华开还得悟无生。」元照观经疏下曰:「当知今日想佛之心,相好果德,悉已具足。莲胎孕质,即是此心。果证菩提,不从他得矣。」(佛学大辞典)

修斋功德,一分奉为法界六道,一切羣生。不曾发心求菩提道者,代为发心。当愿一向圆修,即成究竟。
【注:圆修】在台家圆教,同时修空假中之三观也。  又圆满修万行也。 圆觉经曰:「圆修三种。」元照弥陀经疏上曰:「万行圆修,最胜独推果号。」(佛学大辞典)

上来奉为罪障深重,不闻三宝,法界羣生。劝陈十愿,用结胜缘。植菩提因,期心果觉。
【译】:上来谨奉为罪障深重,不闻三宝,所有法界一切羣生;劝陈普发十愿,用以广结胜缘;植无上菩提之因,期愿即此因心而得证如来无上果觉。
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