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-
故世尊因韦提希发起,为说十六妙观,以为求生之要。先观落日者,所以标想西方,而令向彼佛也。
良由此能想心,本具一切依正之法。今以具日之心,想于即心之日。令本性日,显现其前。惟心与日,皆是法界。作是观者,名日观成也。
【译】:因此之故,由于韦提希夫人启问之因缘发起,世尊为教导众生如何谛观极乐国土净业,故说「十六妙观」之法,以为求愿往生之要门。而所以先教导系心「观落日」,乃是为了标定一心趣于「西方」,以令归向彼阿弥陀佛所居之西方净土啊。
诚然由于此能想之「心」,本来就圆满具足一切依报、正报之法而周遍法界。故于今以此圆满具「日」之心,观想彼不离于「心」之日;令本性之「日」豁然清明而显现于前,了了分明。那么,「心」与「日」当体即全是实相法界,圆融一如。能作如是而观者,可称为「日观」圆满成就!
【注:因韦提希发起、先观落日者,所以标想西方,而令向彼佛也】《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:「先作日观,意令系心。凡心暗散,何能明见净土妙境?故令专想落日之形。一事系心,想之不已,其心则定。心若静细,种种观法皆可造修。系心之法须落日者,欲令定想趣于西方,是向弥陀所居处故。… 经韦提希、汝及众生者,韦提希等是现在机,一切众生是未来机,故知修观不专佛世。况复韦提是发起者,正为今人请正受法,是故我佛劝众生修。修法如何?专系一处所谓西方。」(T37n1751_p0217b16)
在《观经》经文正宗分中,即详细说明十六种观想的内容,今先依次略述其要点于下:
(一)日观:即观想西边刚要下山的落日,状如悬鼓,用眼观心想,使分明在前。其用意在于先标送想之方,使能系心定想,趣于弥陀所居之西方。
(三)地观:先由渐想,而粗见彼地;迨证得三昧,则实际观见彼土。此观成就,即可灭除「八十亿劫」生死之罪。
(四)树观:观想极乐国土上之宝树,以及茎叶花果,种种庄严。此渐次进入极乐世界之细相观想。
(五)池观:观想极乐世界上莲华池中之八功德水,以及水声说法,光明化鸟赞叹三宝之种种庄严。此与只是作为「地观」前方便之第二「水观」,自是不同。
(六)总观:观想极乐国土上之宝楼。由于此想成就时,即能总见包括宝地、宝树、宝池、宝楼等所有极乐依报庄严,故名总观。此观成就,可灭除「无量亿劫」极重恶业,较前第三观更加胜进。
(七)华座观:观想西方三圣(阿弥陀佛、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)所坐之莲华座,包括华色数量、华间珠光、华台宝网宝幢等庄严。此是作为观想西方三圣之正报身的前前方便,可灭「五万亿劫」生死之罪。
(八)佛菩萨像观:观想一佛二菩萨之身像,像类真身,此是作为观想真身的前方便。古德即依此建立「观像念佛」,其实不离「观想念佛」。在此观中,经文特提示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之十六观观想的原理原则。此想观成,能除「无量亿劫」生死之罪,现身证入念佛三昧,较前又更胜进。
(九)佛身观:即观想阿弥陀佛之真身,此则包括观其身色、身量、身光,及相好等。且由观佛身故,亦见佛心(无缘大慈)。此想观成,由见无量寿佛故,即见十方无量诸佛,名念佛三昧,当蒙诸佛现前授记。
(十)观音观:即观想观世音菩萨之真身,包括其身量、身色、肉髻、项光、身光、天冠、面色、毫相、臂相、手相、足相等。大致与阿弥陀佛无异,唯「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」(肉髻是相,无见顶是随形好,合称无见顶相),不如佛耳。
(十一)势至观:即观想大势至菩萨之真身,其身量、身相一如观世音;唯顶上观世音为「化佛」、大势至为「宝瓶」二种有异,余相皆同。
(十二)普往生观:即观想自身生于西方极乐世界,在莲华中,结跏跌坐,作莲华开合想,而见佛闻法。由于从第一至第十一观,已将极乐国土依报、正报观想成功,今乃观想生彼普见普闻依正诸相,故名普往生观。
(十三)杂想观:即观想阿弥陀佛之丈六像,以及大小变现自在,而二菩萨身同众生,普化一切。立此杂观,有二用意:一者为前观胜相不成者,令舍大而观丈六;二者为前观胜相已成者,使更观胜劣化用徧十方界,令品位增进。
(十四)上品生观:即观想上品上生、上品中生、上品下生等三种人之往生因缘、往生情形及生后利益。
(十五)中品生观:即观想中品上生、中品中生、中品下生等三种人之往生因缘、往生情形及生后利益。
(十六)下品生观:即观想下品上生、下品中生、下品下生等三种人之往生因缘、往生情形及生后利益。
以上十六观的内容,可加以归纳成三大部份:即初六观(第一至第六)是观想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,先渐想,后实观;次七观(第七至第十三)是观想极乐世界的正报庄严,先像想,后真身,且先主而后伴;末三观(第十四至第十六)则是观明三辈往生,先上辈、次中辈、后下辈。其所以立观往生之由,乃为增进观行,或使位在中下者,进修胜观,登于上品;或使前观依正成就,已证八、九信者,进而能穷深事理,而登十信。 (http://www.minlun.org.tw/2pt/2pt-1-5/5.htm)
【注:今以具日之心,想于即心之日】《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》:「今想落日,而能想之观随解而进。三藏事定,能想所想无非生灭。通教事定,能想所想皆如幻化。别知能想元是佛性,于想能所次第观中。圆人妙解知能想心本具一切依正之法;今以具日之心,缘于即心之日,令本性日显现其前。斯乃以法界心缘法界境,起法界日。既皆法界,岂不即空假中。圆人六根常所触对,尚须念念即空假中,岂今修观顿废此三。此犹总示。若别论三观成日功者,以根境空寂故,心日无碍。以缘起假立故,累想日生。以其心日皆法界故,当处显现。此之三观同在一心,非一非三而三而一,不可思议。以其圆人凡修功行皆悉如是,若不尔者非是圆人修事观也。 … 既以妙心观于落日,此心坚住,能于本性显现日相。不唯闭目能见,开目亦皆明了。若如此者则日观成也。」(T37n1751_p0217c03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