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3日星期五

07《第七 行奉请下堂法事》注释浅译(02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-【◎ 召请下堂诸席临坛】-
○归命三尊无有上。四依贤圣大乘师。   创兴水陆大斋仪。起教流通诸大士。
○今我投诚崇胜法。广开普度大道场。   洪恩旷荡不思议。六道四生咸受赐。
【译】:至诚恭敬,归命至尊无上的佛法僧三宝。礼敬弘宣佛化的「四依」贤圣大乘诸师,以及创兴「水陆大斋」仪法与所有起教、流通仪法的诸位大士。
  我等于今归敬此崇高殊胜的「水陆」斋法,广开「平等普度」的盛大道场;至德宏恩旷达浩荡不可思议,所有六道四生都蒙济度而得解脱。
【注:四依】此指「人四依」。 ﹝出法华玄义﹞即依止也。谓从五品位至等觉菩萨,堪为世间众生之所依止,能令众生闻法开解,修行证果,故名人四依。(三藏法数) 《佛祖统纪》:「辅行云:像末四依弘宣佛化,传中既云并是圣人,故多是四依;亦可通于三、二。以初依属凡,不得名圣也(妙玄云,五品六根为初依,十住为二依,十行十向为三依,十地等觉为四依。此约大乘四依。」(T49n2035_p0169b01
【注:四生】一、胎生(十二因缘经作腹生),如人类在母胎成体而后出生者。 二、卵生,如鸟在卵壳成体而后出生者。 三、湿生(十二因缘经作寒热和合生),如虫依湿而受形者。 四、化生,无所依托唯依业力而忽起者,如诸天与地狱及劫初众生皆是也。此有五道分别,人趣与畜生趣各具四种。… 次鬼趣有胎化二种。… 其次一切之地狱与天人及中有皆唯化生。(佛学大辞典) 《四教仪注汇补辅宏记》:「又六道,不出胎卵湿化四生。俱舍颂云:人旁生具四;地狱及诸天,中有唯化生;鬼通胎化二。」(X57n0980_p0743c16

伏以,圣凡靡间,谓三谛之理本如。情智乍分,故十界之事或异。
水殊冰而共湿,胡非汉而俱人。要知不失所宗,则能常得其体。
至若根尘对起,物我交倾。所造之习弗同,受报之果随别。
以禀质或妍或丑,故婴苦有重有轻。栖栖乎水陆空行,续续乎死生中阴。如斯不了,毕竟何归。
【译】:「圣」、「凡」本来是没有差别的,因其所具圆融三谛之理都是一如不二的。但由于「迷(情)」、「悟(智)」乍然分歧,故而有十法界的事相差别。
  就如同「水」与「冰」形相不同,但其「湿性」却是一样的;又如「胡人」与「汉人」相貌有别,但都同是「人类」。因此当知,若不迷失于所宗的理趣,便能常得一如不变的真「体」。
  但若是根尘相对而起惑造业,分别自他而物我交相倾轧;则由所造业习不同,所受的果报自然也就随之而异了。
  因此,众生禀赋的资质或美或丑,而所受的苦难也就有轻有重;无论居行于水、陆、空中,都惶惶不安如处火宅;死后成为中阴身,又随业受报而生死相续不断。像这样轮回生死永无了期,究竟要归趋到哪里去呢?(又如何才能解脱而回归清净的本性呢?)
【注:栖栖】不安的样子。《论语‧宪问》:「丘何为是栖栖者与,无乃为佞乎。」  孤寂零落的样子。
【注:中阴】又名中有,即人死后尚未投胎之前,有一个由微细物质形成的化生身来维持生命,此化生身即是中阴身。此中阴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,每七天一生死,经过七番生死,等待业缘的安排,而去投生。(佛学常见词汇) 死此生彼,中间所受之阴形也。阴者五阴之阴,俱舍宗以为有一定之中阴,成实宗以为无之,大乘宗以为有无不定。谓极善极恶之人,无中阴,直至所至。余皆有之。大乘义章八曰:「命报终谢,名为无有。生后死前,名为本有。两身之间,所受阴形,名为中有。」 (佛学大辞典)

惟 释尊乘可度之机,诞彰明教。至梁武营无遮之供,庸阐真修。岂唯寓悲敬于两田,抑亦聚怨亲于一席。
仁风振荡,惠泽周流。冀成普济之深缘,用发等熏之上利。
今则特开嘉会,寅奉慈容。既毕集于三乘,复广延于八部。
端临午日,虔事清斋。幸垂恩于九域之区,俾蒙益于羣生之类。
【译】:幸蒙  释尊慈悲,应众生之机而随应度化,诞兴弘彰清明的教化。及至梁武帝修营「水陆」无遮等供,普度众生而阐扬真修之道;此则何止寓意寄显「悲、敬」两种福田而已,也同时齐聚累劫的怨亲于「水陆」一会。
  慈愍仁风振兴浩荡,恩惠德泽周遍流布;冀望藉此圆成普济救度的深缘,用以兴发平等普熏的无上利益。
 故于今特别开建此殊胜的法会,恭敬奉请慈悲的诸佛世尊;同时也恭请诸菩萨、声闻、缘觉三乘一齐光临,并又广请天龙八部等天众垂降。
 谨于中午时刻,虔敬奉事清斋供养;祈请三宝圣贤等众,慈悲垂恩于中国九州岛之地,普令所有六道众生,悉皆蒙受解脱得度的大利益。
【注:午日】指中午时刻。
【注:九域】「九域」一词,本含有三意;然对照「供上堂」十席中皆云「此方震旦之缘」,故此处译为「中国」;而不译为「三界九有之地」。 所含之三意为:九州岛,中国地理分区。《佛祖统纪》云:「『东土震旦地里图』:区域之兴,帝喾九州岛(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)… 宋朝元丰颁行,李德刍等所撰九域志,分为二十三路,郡凡二百九十有五,县千一百三十有一。」(T49n2035_p0311a27) 九地。三界共有九地,其中欲界占一地,其它色界和无色界各占四地。… 又名九有。(佛学常见词汇) 九界。十界中,除佛界,自菩萨界至地狱界之九界也。此九界,由佛界言之,悉为迷之境界也。(佛学大辞典)
【注:寓悲敬于两田】等施六凡济度众生即「悲田」;敬供四圣上奉圣贤即「敬田」。两者均是福田。

载营净食,克就良宵。导之以中观之功,出生无尽。加之以真言之法,微妙难思。事理相融,一多互摄。
以此不住相施,显兹无所作心。召天人修罗之伦,及鬼畜泥犁之党。
具以色香美味,饫兹饥馁虚肠。去热恼而获清凉,离怖畏而得安乐。
惟愿、佛光照烛,法力提携。纔闻召请之言,即摄威仪而至。
【译】:并再营设清净供食,俾于良宵之际,导以中道圆融观照之功,令此供食出生无尽而周遍法界;再辅以真言加持资益之法,更令功德殊胜而微妙难思。一切悉皆理事一如而相互圆融,一多无碍而互摄互入。
 以此不住于相而布施,彰显无所造作的清净心。殷诚召请天、人、修罗之辈,以及畜生、恶鬼、地狱等类的六道众生来会。
 具施以色香味美的供食,饱足饿馁空虚的饥肠;普令羣灵闻法受度,去除热恼逼迫而得清凉,脱离众苦怖畏而享安乐。
 诚愿诸佛的慈悲威光遍照无碍,以无上法力提携救拔,普令六道只要一闻法会「召请」,便立即整摄威仪而奔趋道场,来赴法会。
【注:不住相施】《金刚经》:「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,行于布施;所谓不住色布施,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。须菩提!菩萨应如是布施,不住于相。何以故?若菩萨不住相布施,其福德不可思量。」(T08n0235_p0749a12
【注:饫】饱食,饱足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