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

07《第七 行奉请下堂法事》注释浅译(35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-【◎ 奉迎六道回坛 】-
不洗尘,不洗体,既妙悟于圆通。必振衣,必弹冠,复善修其容止。
斯可预无遮之会。是为登大觉之门。宿学深者,于兹焕发性灵。自障重者,至此顿忘业习。
愿承师教,当于今夕而知归。甚适我怀,应以此身而得度。幸闻善诱。宜即欢趋。
【译】:藉由沐浴而了知,尘无自性故实无尘可洗,体是幻有故亦无体可洗;既然性相本空,于是泯根尘、亡能所,豁然顿悟周遍无碍的圆通妙理。继而着服并整平衣裳、扶正帽冠,妥善整肃仪容举止以示庄重。 (※ 理事相成而无碍)
  如此,便可安然参与平等无遮的普度胜会,也即是上登闻法圆悟的大觉之门。若是宿世深入佛法修学者,当下便能焕然启发本性之灵觉;而即使自缚障重者,于此也能顿舍过去的宿业与恶习。
 诚愿禀承师尊之教诲,当即于今夕法会中,闻法悟解而受度知归。如此的殊胜清净,深深契应自己的心怀;故应把握良机,即以此身而得度。于今既已幸闻谆谆善诱的妙法,便应立即欢心踊跃地一起前往坛场。
【注:不洗尘、不洗体】参见前段【注:入室而悟水因】。  《楞严经疏解蒙钞》:「既不洗尘亦不洗体,中间安然,得无所有。【疏】尘无自性,纔生即灭。体是幻有,性相本空。水无所因,安然不动。三俱无得,孰为浴事?无始妄习,顿然销落。… (〔吴兴云〕水因,所触之因也。尘体,能触之缘也。尘既无染,体亦常净。能所如幻,二边俱空,中间觉触之心,安然契性矣)  (△〔云栖云〕谓水洗尘,尘无自体,冷暖涩滑,何尘被洗? 谓水洗体,体属四大,地水火风,何体被洗? 外尘内体,内外俱亡,安有中间,为水洗者? 从此悟入,相尽性现,本如来藏,斯为妙触也)。」(X13n0287_p0663c21)  《楞严经正脉疏》:「既不洗尘。亦不洗体。中间安然。得无所有。… 今因沐浴时,以身触水,以水合身,中间炽然,冷暖触现。由是追究此触,因何而有?若言因洗尘垢而有耶,则尘本无情,何能现触?故经云,既不洗尘者,言既不因洗尘而现触也。若言因洗胜义根之觉体而有耶,则觉知之体,非洗可着;故经云,亦不洗体者,言亦不因洗体而现触也。 中间者,推尘推体,两楹中间。安然者,即彻悟自在之相也。得无所有者,达此触尘,杳无来处,相尽性现,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也。」(X12n0275_p0333b16
【注:圆通】妙智所证之理曰圆通。 性体周遍为,妙用无碍为。 又以觉慧周遍通解通入法性,谓为圆通。 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,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。 《楞严经》圆通之目,据后义。经中有二十五大士,各依佛之问,陈圆通之法门。… 经五曰:「阿难及诸大众,蒙佛开示,慧觉圆通,得无疑惑。」《楞严正脉疏》:「六根互用,周遍圆融,成兹妙果。其修入方法,最为方便者,即从耳根修入,耳根闻性。人人本自圆通。如十方击鼓,一时并闻,是也。隔墙听音,远近能悉,是也。声有动静,循环代谢。而闻性湛然常住,了无生灭。若不寻声流转,而能反闻自性,渐至动静双除,根尘迥脱,寂灭现前,六根互相为用,遂得圆通。」 《三藏法数》:「性体周遍曰,妙用无碍曰。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,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。」(佛学大辞典)
【注:必振衣,必弹冠】《楚辞•屈原•渔父》:「新沐者必弹冠,新浴者必振衣。」王逸 注:「去尘秽也。」  振衣弹冠,意谓抖落、弹除衣帽上的灰尘;亦即整理衣帽之意。
【注:甚适我怀】《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》:「是时父母与子共在一处,我乃具述前所经历艰苦之事。父母闻已告于我言,汝于今日得全其命安隐而归甚适我怀无复忧虑。」(T20n1050_p0057b23

【○ 「莲池海会赞」、「愿生净土偈」 

 唱莲池海会赞。 以表预求佛圣接引离尘之意。 

莲池海会。 弥陀如来。 观音势至坐莲台。 接引上金阶。大誓弘开。 普愿离尘埃。
【译】:殊胜庄严的莲池海会上,慈悲的阿弥陀如来与观世音菩萨、大势至菩萨,巍巍端坐于高广的莲花台座,接引众生往生净土,登上金阶。广发慈悲救度之宏愿而大誓弘开,普愿所有的苦难众生,都能永离五浊尘世而常居安乐佛国。

愿生西方净土中,九品莲花为父母,花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
【译】:诚愿往生西方安乐净土中,托质莲胎,以九品莲花为父母而化生;俟花开之时,见佛而悟无生法理,常与诸不退转菩萨共修而为法侣。

咨尔六凡,同然一会。孰分彼此,何间亲怨。以由资法力之提持。故得体施怀之平等。将趣盛席,必习真仪。
所谓净相对之根尘,以至禀无作之归戒。
当由正辙,可蹈大方。宜端列于后先。咸竦闻于诫饬。
【译】:六凡众生,于今幸能同聚于此殊胜难得的法会;没有彼此之分,也没有怨亲之别。由于承资无上法力的提携摄持,故得体受「无遮普施」的悲怀等济。而今即将回趋盛筵之供席,故先须通晓修习受供闻法的真仪。
  也就是所谓从最初,清净相对应的根身、尘境;以至而后,禀受三归及大乘三聚无作妙戒等仪法。
  应当如此依循真法正道的轨则而行,才能臻至无上菩提的大道。现在应当依先后次第而排列整齐,一起诚敬地听闻法要教诫。
【注:大方】至方至正之极也。 《老子》:「大方无隅,大器晚成,大音稀声,大象无形。」  指大道、常道、根本之法则。 《庄子》:「乃蹈乎大方。」
【注:竦闻于诫饬】竦,谓恭敬严肃。

 主法想六道,及亡靈等,次序班列於淨道之上,猶如雲海。 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