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0日星期一

07《第七 行奉请下堂法事》注释浅译(23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【◎六席】 没溺波涛:
一心奉请。十方法界。诸国人民。没溺波涛。横死孤魂。并诸眷属。
惟愿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时。来趋法会。
【译】:至诚一心,奉请十方法界一切诸国人民,因没溺于波涛巨浪而罹难,突遭横死遽成孤魂的所有众生,及诸眷属。
  恭诚祈愿所有此类苦难众生,都能不迷失于原有的清净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烛济拔,而于今夕召请之时,共同来趋法会。

江河淮济。溪泽陂湖。凡此大川,皆为至险。
必有乘舟之利,以免行路之难。故兹民旅之往来,及以官期之经历。大风起而滔天汹涌。片帆倾而逐浪漂流。
至如海国行商,蛮邦转货。昼逢羣寇,乱飞矢石以交攻。夜入狂澜,坐见舳舻之平没。
或命未绝而举弃于水。或鬼为附而自投于渊。俱成陷溺于波涛,是谓夭伤于躯命。
【译】:长江、黄河、淮河、济水等四条大河,以及溪流川泽、江陂湖泊等;凡是像这样的大水洪流,都是极为危险的水域。
 因此,必须要有乘船航行的便利,以免水上通行的困难。故凡民间航旅之相互往来,以及任官期间的往返经历;航程中,若遇暴风吹起滔天巨浪而波涛汹涌,则渺小的孤舟便瞬间倾覆,随波逐浪而漂流于水上。
 乃至若是航行于临海诸国交易行商,以及远航于外国转卖货物;或于日间遭逢成羣的海盗流寇,发射漫天乱飞的箭矢、垒石而交相攻击;或在夜间,陷入狂风巨浪之中,徒然眼睁睁地看着连船带人溺没于水面之下。
 或者是,命尚未绝而被抛弃于水中;或遭鬼魅附身,精神错乱而自身投入深渊;凡此种种,结果都是陷没于波涛汹涌中而溺毙,也就是所谓的夭伤而丧失了性命。
【注:陂湖】,大江支流。
【注:片帆】只帆独行之船,喻孤舟。
【注:舳舻】,船尾。,船头。舳舻,即舟船的通称。 苏轼《赤壁赋》:「舳舻千里,旌旗蔽空。」

尔乃居连洲岛,业擅渔盐。逐臭营家,沿流撒网。船师弗谨,遽失柁于惊湍。伙伴难逃,尽沈身于巨浸。
死尸不宿,何由葬之以棺。逝魄无归,谁为祭之以礼。如斯族类,深可悲伤。
【译】:以及,或居住于水上相连的沙洲、岛屿,擅长捕鱼晒盐之业;便于海畔水上营生养家,顺着水流而撒布渔网。奈何船夫一不小心,于急流中掌舵不稳而突然失去控制;结果全船的伙伴都难逃幸免,全部沉没于汪洋大海之中。
  然而,大海并不藏留死亡的尸体,又如何能将其入棺而安葬呢?溘逝的魂魄,又有谁来为他们行礼致祭呢?像这一类的众生,实在深可悲伤!
【逐臭】海上逐臭,典出《吕氏春秋•遇合》:「人有大臭者,其亲戚、兄弟、妻妾、知识,无能与居者,自苦而居海上。海上人有说其者,昼夜随之而弗能去。」 又如魏•曹植《与杨德祖书》:「海畔有逐臭之夫。」故称追逐臭味的人为「逐臭之夫」,后亦用以喻嗜好怪僻之人。 宋•周辉《清波杂志》:「滨江人家得鱼,留数日,俟稍败方烹。或谓何不击鲜,云鲜则必腥。海上有逐臭之夫,于此益信。」
【注:柁】同「舵」。
【注:巨浸】大水、大河、大海、皆曰巨浸。 《折疑论》:「抱石而塞巨浸… (巨浸,海也。… 抱取块石,而要塞填大海。」(T52n2118_p0812b06
【死尸不宿】大海虽容万物,却不藏宿死尸,故而总纳百川而洁净如是。 《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》:「譬如大海不宿死尸,何以故?大海法尔如是故。菩萨亦复如是,不与烦恼结漏及不善知识而所共止。何以故?菩萨法尔如是故。」(T14n0489_p0729a21) 《施设论》:「如经所说:大海之中,不宿死尸。今问:何因其事如是?答谓:大海中,有洁净行诸大龙宫。若彼最上龙王宫中,有死尸者;即于夜分,弃置第二龙王宫中。乃至第四宫中。如是次第,出置岸上。由此因故,其事如是。」(T26n1538_p0527a25
【祭之以礼】谓祭祀时,一切皆须合乎礼制。《论语•为政》:「孟懿子问孝。… 子曰: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。」《论语注疏》(魏•何晏 注,宋•邢昺 疏):「祭之以礼,谓春秋祭祀以时思之。」

今则粤有信心,敬修斋事。尽行摄召,无使遐遗。宜举众以偕来。冀闻法而得度。
【译】:于今,谨有虔诚敬信的斋主,恭敬营修「水陆大斋法会」普度羣灵,对于所有诸国人民,因没溺波涛中而罹难的一切横死孤魂及诸眷属,均尽行摄受召请,没有任何的遗漏。故请羣灵都应一起相偕而来,冀能同闻正法、永脱苦难而得度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