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3日星期五

07《第七 行奉请下堂法事》注释浅译(05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【◎二席】
一心奉请。十方法界。五岳四渎。地载游空。福德诸神。系祀灵庙。并诸眷属。
【译】:至诚一心,奉请十方法界一切五岳四渎神君,与载居于地或游行于空,福德诸神众,以及系祀灵庙的所有神灵,与诸眷属。
【注:系祀灵庙】指古时经国家所认可允许祭祀之灵庙。 《古文观止》卷三:「夫圣王之制祀也,法施于民则祀之,以死勤事则祀之,以劳定国则祀之,能御大灾则祀之,能扞大患则祀之。非是族也,不在祀典。」(故知无功于国家人民者不得祀之,故曰不在祀典);以及「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,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及前哲令德之人,所以为明质也。及天之三辰,民所以瞻仰也。及地之五行,所以生殖也。及九州岛名山川泽,所以出财用也。非是不在祀典。」(有功于国家人民者方可祀之)。 《宋史》曾有记载:「诏令礼刑部坐条行如下,不系祀典日下毁去。」(非经认可允许之祭祀均应禁止);但也有例外如:「诸路择端诚修洁之士,分祷海镇、岳渎、名山、大川,洁斋行事。… 诸路神祠、灵迹、寺观,虽不系祀典,祈求有应者,并委州县差官洁斋致祷。」

一心奉请
东岳天齐仁圣帝。五岳圣帝。五岳佐命真君。
水府扶桑大帝。四大海王。四渎源公。水府诸神。
五方龙王。四海九江,五湖七泽,诸龙王众。
【译】:至诚一心,奉请十方法界:
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帝,以及五岳之圣帝,五岳之佐命真君等众。
水府扶桑大帝,「东、南、西、北」四大海王,「河、济、江、淮」四渎源公,水府诸神等众。
「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央」五方龙王,以及四海九江、五湖七泽中之诸龙王等众。
【注:东岳天齐仁圣帝】东岳大帝又称仁圣大帝、泰山府君。由于泰山至为高巍,有若通天之路,故称「天齐」,意指与天齐高。 五岳的崇拜起于汉代,唐代封王,宋代封帝。全称为:东岳天齐仁圣帝,南岳司天昭圣帝,西岳金天顺圣帝,北岳安天元圣帝,中岳中天崇圣帝。(摘自 http://religion.21voc.com/bencandy-44-64170-1.html ) 《元史‧祭祀五》:「帝谓中书省臣言曰:五岳四渎祠事,朕宜亲往,…其封号,…东岳天齐大生仁圣帝敕有司岁时与岳渎同祀。」
      【注:五岳圣帝】五岳即东岳泰山、南岳衡山、西岳华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
      【注:四大海王】四海即东海、南海、西海、北海。
      【注:四渎源公】四渎即长江、黄河、淮河、济水的合称。 《尔雅•释水》:「江、河、淮、济为四渎。四渎者,发原注海者也。」 《礼记•王制》:「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,五岳视三公,四渎视诸侯。」
      【注:五岳圣帝、四大海王、四渎源公】《旧唐书‧礼仪四》:「五岳、四镇、四海四渎,年别一祭,各以五郊迎气日祭之。东岳岱山,祭于祇州;…东海,于莱州;东渎大淮,于唐州。 南岳衡山,… 南海,…南渎大江,…。 中岳嵩山,… 西岳华山,…西海西渎大河,…北岳恒山,…北海北渎大济,…。其牲皆用太牢,…祀官以当界都督刺史充。」 《旧唐书‧卷九》:「于京城置三皇、五帝庙,以时享祭。…五岳旣已封王,四渎当升公位,封河渎灵源公济渎清源公江渎广源公淮渎长源公。」
【注:五方龙王】《佛说灌顶召五方龙王摄疫毒神咒上品经》:「阿难白佛唯愿速说五方龙王名字佛告阿难,汝当谛听谛受。东方青龙神王,其上首者名曰阿修诃。… 南方赤龙神王,西方白龙神王,… 北方黑龙神王,… 中央黄龙神王。」(T21n1331_p0521b16  《广弘明集》:「五方龙王娑竭龙王阿耨龙王。难陀龙王。跋难陀龙王。伊那满龙王。如是一切菩萨龙王。亦应遍满在此。」(T52n2103_p0298a01

五方土君。十二分野神君。太岁以下,诸土神君众。
雷霆风雨。火部荧惑。行瘟行病。监生行药诸神众。
百谷华果。药草园林。旱蝗灾荒,所主诸神众。
守护名山道场。城邑舍宅。舟车桥道,所主诸神众。
诸郡城隍列庙。县邑山川,系祀神祠,诸侯王众。
施家所属,当境神祠。住居六神。家庭香火诸神众。
中界功德司判官。监斋使者。地行捷疾使者。
【译】:五方土君,十二分野神君,以及太岁以下,诸土神君等众。
掌司雷霆风雨,火部荧惑,行瘟行病,以及监生行药之诸神等众。
掌司百谷华果,药草园林,旱蝗灾荒等之主司诸神等众。
守护名山道场,城邑舍宅,舟车桥道等之主司诸神等众。
诸郡城隍列庙,县邑山川,以及系祀神祠之诸神侯王等众。
施主住家所属,当境神祠,以及住居六神,家庭香火诸神等众。
中界功德司判官,监斋使者,以及地行捷疾使者诸神等众。
【注:十二分野神君】古代藉由星象来观察国家之吉凶,故将天上星象分别对应而相配于地上的州、国。《晋书•天文志》即有记载兖、豫等十二州,而分别对应郑、宋等十二国;故就天上星象而言称为「十二分星」,就地上的州国而言则称「十二分野」。
【注:太岁】本为古天文学上所虚拟的一个与真岁星(即木星)运行方向相反的星体,称之为「太岁」。而后逐渐演变成为太岁神的一种信仰;例如汉《论衡》:「假令太岁在甲子,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,起宅嫁娶亦皆避之。」 清《续文献通考》:「太岁者,十二辰之神。木星一岁行一次,历十二辰而一周天,若步然也。自子至已为阳,自午至亥为阴,所谓太岁十二神也。」
【注:火部荧惑】《续一切经音义》:「火星 (一名荧惑,南方火之精,… 其色赤光。)」(T54n2129_p0962c09《汉书•律历志》:「五星之合于五行,水合于辰星,火合于荧惑」;《尚书考灵耀》:「岁星木精,荧惑火精
【注:城隍】为民间传说中,神界之地方司法官,而非佛教供奉之神祇。俗谓仁人君子死后可主其事。每于祭典时出巡全境,前有谢必安(七爷)、范无救(八爷)二将军为其开道。此名词出自〈周易〉「复于,勿用师」之句,初指保护城市之防御工事。三国时,始建庙塑像。唐时已相当普遍。至明太祖更按京都、府、州、县之城隍,依序晋封为王、公、侯、伯等爵位。至清代,则将祭祀城隍列入祀典。新官到任,并得前往举行就任奉告典礼,始行视事。(佛光大辞典) 环绕城外之壕沟,有水称「池」,无水称「隍」。
【注:监斋使者】监护僧食之神。支那僧寺称为监斋菩萨,青面朱发。见象器笺四。(佛学大辞典) 《百丈清规证义记》:「证义曰,祭灶虽同,僧俗神异。佛门是监斋大圣,迹同诸天。应早晨祭,所谓诸天早食也。今规约午祭,亦可矣。迩来僧坊,同俗晚祭,此于鬼食,甚为不可。… 又河南府志云:唐,至正初,少林寺,向有一僧,蓬头祼背跣足,止着单棍,在厨中作务。数年殷懃,莫晓法名。至十一年,颕州红巾贼,率众突至少林,欲行劫掠。此僧乃持一火棍出,变形数十丈,独立高峯,贼见惊怖。僧大呌曰:吾紧那罗王也。言讫遂殁。人始知为菩萨化身,塑像寺中,遂为少林伽蓝。天下僧坊,遂以此人为监斋,而肖像供厨上也。」(X63n1244_p0392b21

惟愿不迷本性,承佛威光。是夕今时,来趋法会。
【译】:恭诚祈愿所有十方一切五岳、四渎、福德诸神,以及系祀灵庙所有神灵等众与诸眷属,都能不迷失于原有的清净本性,仰承佛力威光照烛济拔,而于今夕召请之时,共同来趋法会。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