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第二行发符悬旛法事 (p.60 ~ 80)
至心归命礼。十方法界。诸佛法僧。常住三宝。
【译】:谨以至诚恳切之心,归命礼敬十方法界一切诸佛、法、僧常住三宝。
香从心生,心由香达。不居三际,可徧十方。虽法尔之如然,亦施者之能致。
是故诸佛闻之而加护,羣生于此以蒙熏。欲期胜益之全彰,更诵密言而助显。
【译】:此香乃从真诚之心生起,而此真诚之心也由此香而上达。(心香圆融,理事不二)。即此一念心香,超越三际而横遍十方。虽然诸法本然如此周遍于法界,但仍有赖施者至诚虔修方能成就。
因此,诸佛闻知而兴慈悲加护,众生也蒙此熏习而得救度。为使其殊胜利益完全彰现,更谨诵密语以助其兴显。
【注:不居三际,可徧十方】①《百丈清规证义记》:「…敬香诵咒,想此香云,遍满十方佛剎;一切圣贤,咸起护念。… 证义曰:殿主,为众香灯之首领。… 香花灯涂果乐,六种供养中,以香灯为名者,五浊秽世,臭不可闻;当夜暗时,黑不可见。欲求三宝天神,常居于此,护念我等,故常焚妙香,以解其秽;遇暗然灯,以明其物;使无臭暗之障,而成微妙之香,光明之台。此香灯之义也。故此执,全在心诚,方成敬献。所谓香从心生,心由香达;不居三际,可遍十方。… 又必赖诵咒心想而成,方尽敬献。…… 金光明经四天王品云:是妙香气,于一念顷,即至我等诸天宫,其香实时变成香盖;其香微妙,金色晃耀,照我等宫,释宫、梵宫、乃至诸佛世界;于诸佛上,虚空之中,亦成香盖;金光普照,亦复如是。华严经贤首品云:又放光明香庄严,种种妙香集为帐,普散十方诸国土,供养一切大德尊。… 据此全赖诚心观想,以为供养,则一瓣香,遍满十方。」(X63n1244_p0458b22) ②《仁王经》:「观身实相,观佛亦然 — 无前际、无后际、无中际,不住三际不离三际…」。(T08n0246_p0836a23) ③《仁王经科疏悬谈》:「不住三际,无去来今。」(X26n0516_p0211b22)
【注:法尔】与自尔,法然,天然,自然同。不假他之造作,其法自然也。如火之热、水之湿也。宗圆记四曰:「法尔者,尔此也。谓不构造,其法自如此,犹云自然也。」(佛学大辞典)
我佛如来。有然香达信真言。谨当宣诵。
【译】:仰遵我佛如来有燃香达信真言,于兹恭谨宣诵:
唵 什伐栗多摩你 阿钵罗句咤 苏破啰尼 毗迦知 虎<合*牛>
-【◎洒净、结界】-
宝器晶荧,灵泉演漾。三加秘密,一洒清凉。
即四座以光严,徧十方而涓洁。远尘离垢,感圣招贤。允在兹时,躬行斯道。
【译】:珍妙宝器(净水杯)晶莹光洁,灵泉净水潾潾荡漾;严净身、口、意而秘密加持,以此净水一洒而周遍清凉。
令此四大使者之尊座光明严净,且遍十方悉皆清明;远离一切尘垢,感请诸圣贤慈悲而降临,允于今时法会中,恭敬修行平等普度之道。
【注:演漾】形容水波荡漾貌。
【注:三加】《华严经探玄记》:「三加相中三业加。口加劝说以增辩。意加冥被益智。身加摩顶以增威」(T35n1733_p0196b22);及「自下第三明其加相。于中有三。谓口意身加。此三加次第有其二门…」。(T35n1733_p0283c15)
【注:涓洁】清洁,清净。
我佛如来有洒净真言。谨当宣诵。
【译】:仰遵我佛如来有洒净真言,于兹恭谨宣诵:
唵 伐什啰 赊咩耶 吽癹 悉哩摩呬 萨诃
-【◎奉请四大使者】-
伏闻觉皇悯焰口之徒,初令奉斛。梁帝感神僧之梦,遂启修斋。虽偏标水陆之名,实等供圣凡之众。
所谓、于三尊则加敬。言羣品则兴悲。极上天下地以无遗。何彼界此疆之有间。
凡居异趣,咸示真修。故兹托事于多仪,必使成功于普度。
【译】:敬闻昔时,世尊慈悲悯怜焰口鬼类受苦无尽,故教阿难尊者以具斛施食之道,救度饿鬼众生。而后又于梁武帝时,因梦中感得神僧告示:「六道众生受苦无量,宜建水陆大斋来普度救济」,于是启修「水陆大斋法会」。虽然此斋法偏重标举「水陆」众生之名,但其实是平等一如地供养「四圣六凡」十法界。
也就是说,对于三宝则虔加恭敬,而对六道众生则广兴悲悯;尽天地间无所遗漏,也没有任何疆界的区隔。
凡所有居于六道异趣的众生,都示以无上妙法而修平等供养。故藉由此周全的仪轨事修,而令达成圆满的普度。
【注:初令奉斛】①此即施食起教最初根本。详《会本》p.166第3行。 ②《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》:「尔时饿鬼白阿难言:汝于明日,若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,并百千婆罗门仙等。以摩伽陀国所用之斛,各施一斛饮食,并及为我供养三宝。汝得增寿,令我离于饿鬼之苦得生天上。」(T21n1313_p0464c06) ③斛,本为量器名,古谓十斗,今容五斗。以四角形大木盘盛大量饭食以供养三界万灵,称为斛食。(佛光大辞典)
【注:梁帝感神僧之梦】此即水陆起教之始。详《会本》p.167第3行。
【注:异趣】①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》:「即心是佛;一念情生即堕异趣。」(T48n2012Ap0383a11) ②《敕修百丈清规》:「佛与众生均有是性,悟之而登妙觉,迷之而流浪生死,从劫至劫六道异趣,业报展转无有穷已。」(T48n2025_p1115c10)
【注:真修】不假作意,与理体相应任运而修,称真修;依真如理而起有心有作之修,称缘修。缘修可视为真修之方便。此语原为地论师所用。天台大师智顗以隔真妄、破九界、显佛界为缘修;而以融真妄、绝破显之意为真修。又空假二智为缘修,中道之观智为真修。就天台宗所判之化法四教而言,智顗又以通别二教为缘修,圆教为真修。(佛光大辞典)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