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-
【○ 再说十重戒】
汝辈六道诸佛子众。既依凭三宝,发无作戒。亲闻羯磨,结成善业。宜应自此坚固护持。于一切处,勿令有犯。不为患难,退转其心。不为尘境,惑乱其志。宁有戒死,不无戒生。纵其乘急戒缓。以三途身,得值弥勒,闻法度世。何如持戒清净,解第一义。以人天身,而与龙华最初之会。
又何如具诸戒行,三心圆发。以此土身,而升赡养上品之位。
然则轮回永谢。圣果可阶。莫不由于此日,禀戒护持之力也。
今当为汝,宣扬梵网经心地品,十重波罗夷。以彰持犯之相。切须善学,敬心奉持。
【译】:尔等六道诸佛子众,既已仰凭三宝,得受净戒而发起无作戒体;亲得受闻妙戒作法,结成佛种善业;则实应善自珍重而从此坚固护持净戒,不论于一切时处,都不得有任何毁犯。绝不因为患难颠沛,便退转所发的菩提大心;也绝不受外尘境界诱惑,便迷惑丧乱所立的宏志。宁可因有戒、持戒而牺牲性命,也绝不愿无戒、毁戒而苟且偷生。若因热衷闻教却懈怠于持戒,以致堕落畜生、饿鬼、地狱三恶道中;则纵使将来以三恶道身值遇弥勒菩萨下生成佛,而闻法受度于世;又那里比得上持戒清净,同时深解大乘第一义谛,故得以人天之身,参与弥勒菩萨当来成佛时,最初龙华第一会便闻法而受度呢。
更又那里比得上,具足诸戒、如实受持戒行,同时圆发「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」三心,即能以此居于五浊秽土之身,而得往生极乐赡养净土上品之位呢!
然而,其所以能够永远超脱六道轮回,乃至涅槃圣果指日可圆,莫不都是由于今日幸得禀受戒法,而且严净护持净戒的胜力,才能成就的啊。
故于今当为尔等佛子,宣说《梵网经•菩萨心地品》中,十种极重的根本恶戒,以彰明「持守」及「毁犯」十种重戒的相状。尔等佛子众,一定要好好学习,谛思明了,以诚敬之心奉守护持而无缺。
〔一、乘急戒缓〕,谓因戒缓故,堕于修罗、饿鬼、畜生、地狱四趣之中。由乘急故,还得闻法。如八部中,龙鬼等皆得预会闻法,是名乘急戒缓。
〔二、戒急乘缓〕,谓因戒急故,得生人天中,虽生人天中,由乘缓故,不乐闻法,是名戒急乘缓。
〔三、乘戒俱急〕,谓因戒急故,得生人天,由乘急故,亦得闻法悟道,是名乘戒俱急。
〔四、乘戒俱缓〕,谓因戒缓故,永堕四趣,失天人身;以乘缓故,不得闻法,是名乘戒俱缓。(三藏法数)
【注:三心圆发】※按:所谓「三心」,其义殊多。今以此处下句言:「升赡养上品之位」,故引《观经》之义而译。 ①《佛说观无量寿佛经》:「佛告阿难、及韦提希。凡生西方有九品人。上品上生者,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,发三种心即便往生。何等为三?一者至诚心、二者深心、三者回向发愿心;具三心者必生彼国。复有三种众生,当得往生。何等为三?一者慈心不杀具诸戒行、二者读诵大乘方等经典、三者修行六念回向发愿生彼佛国。具此功德,一日乃至七日,即得往生。」(T12n0365_p0344c09) ②《净土资粮全集》:「上品上生(大智律师元照颂):三心圆发 谛理深明 金台随往 即证无生」(X61n1162_p0539b12) ③《阿弥陀经疏钞》:「唯此念佛法门,三辈九品,悉皆度脱。彻上,则三心圆发,直入无生。彻下,则十念成功,亦生彼国。」(X22n0424_p0611a20)
【注:十重波罗夷】①《梵网经》:「佛告诸佛子言,有十重波罗提木叉,若受菩萨戒不诵此戒者,非菩萨非佛种子。… 是事应当学敬心奉持。佛言,佛子!若自杀教人杀方便赞叹杀见作随喜。…而自恣心快意杀生者。是菩萨波罗夷罪。……」(T24n1484_p1004b11) ②波罗夷,戒律中的极重罪,华译断头,喻如断头,不能再生。又译作弃,谓弃之于外。又译不共住,谓不能入僧数。又译退没,谓其退失道果。又译堕落,谓堕落于阿鼻地狱。犯此罪者,不名比丘,不名沙门,非释迦子。(佛学常见词汇)
第一杀戒。佛言、佛子。若自杀。教人杀。方便杀。赞叹杀。见作随喜。乃至呪杀。杀因,杀缘杀法杀业。乃至一切有命者,不得故杀。是菩萨应起常住慈悲心。孝顺心。方便救护一切众生。而反自恣心快意杀生者。是菩萨波罗夷罪。
【译】:第一重戒即是「杀戒」。佛告诫诸佛子众生说:不论是自己亲身行杀,或者是教唆遣使他人行杀,或以种种机巧方便而杀,赞叹他人行杀,见闻他人行杀而随生欢喜,乃至行咒咀等术而杀;或初萌一念杀心为因、以刀杖等杀器助成为缘、思惟造作方便资助之杀法、以杀为务之杀业等等;都是犯了「杀」的重戒。因此,对于一切有情乃至微细生命,都不能起心蓄意而杀。当知菩萨应该恒兴本源心地的无缘慈悲、及视众生如父母的孝顺心,而善巧方便救护一切众生。因此,如果反却放纵自己、任心肆意而杀生称快的,这就是犯了「菩萨波罗夷罪」。(此根本恶罪,如人断首无法复生,故为极恶!)
【注:第一杀戒】①《梵网经菩萨戒略疏》:「自杀者,谓亲身行杀。教人杀者,谓口教他人杀害。方便杀者,谓以种种机巧方便,令其必死。赞叹杀者,谓于彼乐死人前,称其美德。… 应起常住慈悲心,孝顺心。…常住,即本源心地。然心地无生无灭,岂有起耶?此谓从体起用,上合诸佛同一慈力,下合众生同一悲仰,故云起慈悲心也。若不孝顺,即逆本源心地。况一切众生,皆是我多生父母,故当孝顺,岂复杀害?虽自不杀,见他杀时,犹须以种种方便救护,使得脱难,方顺孝心。」(X38n0695_p0710c07) ②《天台菩萨戒疏》:「初言若佛子者通指之辞,谓发发菩提心受菩萨戒,从佛法生通名佛子。若自杀下列杀事五句不同。初自杀有二。一杀自身二杀他身。……」(T40n1812_p0588a01)
【注:杀因,杀缘杀法杀业】《梵网经菩萨戒本疏》:「略作三释:… 即如一人动杀心为因,运手举足持刀杖具度为缘,造趣方便为法,正断性命为业。(约一人释竟)。…」(X38n0687_p0446a21)
第二盗戒。若佛子。自盗。教人盗。方便盗。呪盗。盗因,盗缘,盗法,盗业。乃至鬼神有主劫贼物。一切财物。一针一草。不得故盗。而菩萨应生佛性孝顺心。慈悲心。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。而反更盗人财物者。是菩萨波罗夷罪。
【译】:第二重戒即是「盗戒」。若身为佛子,不论是自己亲身盗取,或者是教使他人盗取,或行机巧谄曲欺瞒而盗取,或以邪术而咒摄盗取;或初萌一念盗心为因、多种助成盗事为缘、思惟盗物之方法、以盗取为务之盗业等等;都是犯了「盗」的重戒。乃至对于鬼神的、有其主人的、甚至强盗小偷的任何有主之物,凡所有一切财物,即使细微如一针一草,都不能起心蓄意而盗取。当知菩萨应生本源佛性的孝顺心与慈悲心,恒常济助所有一切众生兴生福利与欢乐。因此,如果违逆本性、反而去盗取他人财物,这也是犯了极恶的「菩萨波罗夷罪」!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