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

08《第八 为下堂说冥戒》注释浅译(06)

-《水陆仪轨会本》注释浅译 (田果彦)

如上且就六凡以论。今明圣位当忏悔者。藏通二教,三乘圣人。虽有析色体色入空之殊。界内界外巧拙之异。然同除四住,同证偏空。但离断常中,未闻佛性中。是故应须忏悔,灭除业障。
【译】:以上是暂且先就六道众生而论。于今继续述明即使上居圣位而仍然应当忏悔的道理。就「藏教」及「通教」三乘圣人而论,虽然其修行有「析色入空(※分析诸法而了知空理)」与「体色入空(※体达诸法如幻而当体本空)」的不同,以及界外、界内、「小拙」与「大巧」的差异;然而却同样都已断除三界「四住地」的见思烦恼,而同样证得偏真空理;虽已得「离断、常两边」的中道,却仍未能闻「空有不二」的佛性中道。因此之故,仍然应须忏悔,以灭除尚余存的恶业障碍。
【注:析色体色入空、界内界外巧拙】《四明尊者教行录》:「藏通为界内巧拙。别圆为界外巧拙。」(T46n1937_p0884a16) 《天台四教仪》:「问:此藏通二教,同是三乘,同断四住,止出三界同证偏真… 何故分二?答:… 所证虽同,大小巧拙永异。此之二教,是界内教。界内小拙不通于大故小析色入空。 … 教则界内大巧,大谓大乘初门故,体色入空故。」(T46n1931_p0778a11) 天台以藏通二教皆为界内之教,皆断除见思之惑见偏真之空理,仅出离三界之分段生死;其中,藏教之机为钝根,即析色见空,故称为界内之拙度;相对于藏教之钝根,通教之机为利根,即观当体即空,故称为界内之度。又通教虽说空,其中自含中道之理,故利根菩萨见之,得以接入其后之别教、圆教,称之为别接通、圆接通;此即通教被视为大乘初门之原因。(佛光大辞典)
【注:四住】四住地,简称四住,即三界内的见思烦恼。一、见一切住地,是将三界的见惑,汇集为一地,故名见一切。 二、欲爱住地,是欲界的思惑。 三、色爱住地,是色界的思惑。 四、有爱住地,是无色界的思惑。(佛学常见词汇) 《天台四教仪》:「四住者,只是见思。谓见为一,名见一切处住地。思惑分三:一欲爱住地,欲界九品思;二色爱住地,色界四地各九品思;三无色爱住地,无色界四地,各九品思。此之四住,三藏佛与六根清净人同断,故言同除四住也。」(T46n1931_p0779b27
【注:断常中、佛性中】《观音玄义记》:「四教三宝及四四谛,但依二种中道而立。藏通离断常中别圆佛性中;各有即离故成四教。外计断常都迷二中,故失四教三宝四谛。」(T34n1727_p0912a16)  《华严经疏谈玄决择》:「一藏教释者,分折因缘果法,成无名空;藉托因缘果法,成有名假;由无故离常,由有故离断,合上空假二义名中。如一品字具上三义:分彼三口离散,品字成无,名空;假藉三口和合,品字方有,名假;具上二义,离定有无,名中。二通教释者,约体真空空也;就相妄有假也;双离断常中也。如一空华,约体本空空也;病眼见有假也;都无荣枯之相中也。三别教释者,缘生无性空也;无性缘生假也;空假所依佛性妙理中也。如彼镜像,实体无故空也,假相有故假也,空假所依清净明镜中也。四圆教释者,但将别教三种举一全收。」(X08n0235_p0041c22) 《华严经疏谈玄决择》:「次观彼体,空有无二,佛性中道。」(X08n0235_p0049b09

别教虽臻十向,尚修中,未能证中。虽历十地,既证中,未免后障。
乃至等觉,尚或未得无学。是故应须忏悔,灭除业障。
即如圆教十住,至于等觉。法身智断,犹未究尽。喻同十四夜月。是故亦须忏悔,灭除业障。
【译】:再就「别教」菩萨而言,虽已修至「十回向」位,仍然还在修习中道,尚未能证得中道;即使虽已经历「十地」之位,分断无明而证中道,但仍然还有无明而未能免除后续障碍。
  乃至继续修至「等觉」位,都或许还未能进而证得佛果。因此之故,也仍然应须忏悔,以灭除犹存的微细业障。
 而即使就「圆教」菩萨而言,虽修行自「十住」位起,分断无明以至于「等觉」位;但仍然未能究竟证得「法身、智、断」之佛果;比喻来说,就好比等同初十四夜晚的明月,虽圆却终究比不上十五的月圆。因此之故,也还须忏悔,以灭除仅存的微细无明业障。
【注:未免后障、未得无学】《金光明经文句记》:「十信下别教。… 十向不偏但修未证,然由渐修登地顿证。前前虽显后后犹障,是故名为地地有障。至等觉尚有未得无学。故此凡圣皆须忏悔。」(T39n1786_p0115a17小乘以证得阿罗汉果者,已断尽一切烦恼而无所学习,称为无学。大乘佛教则谓十地以前之菩萨皆为有学,佛果方为无学。(佛光大辞典)
【注:法身智断】《金光明经文句记》:「如来法身,谓果上法身智断必具。令用二空当念求之,无上涅槃体具三德。皆与无量甚深法性无二无别。」(T39n1786_p0133a07《注法华本迹十不二门》:「文句云:法身智断法身即修中法身德;即修中般若德;即修中解脱德。」(X56n0927_p0331c23能照理,能断惑。即果上所显智、断二德也。德即般若,德即解脱,亦涅槃也。」(三藏法数)

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