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【○ 主法想此净食,出生种种甘露上味,及香肴饍。如前变食文中,六尘互徧,弥满法界。 又知依正庄严,一切诸法,妙观观之,均为法供。 一时普献十方三宝,天仙圣贤之前,无不周徧。 】-
唯是一心。唯是一食。以唯食,则一切法趣食。以唯心,则一切食趣心。此心融时食亦融。于法等者食亦等。
【译】:一切万法,不离此「心」。以此圆「心」谛观净「食」,则当体全「食」即「心」,故「唯是一心」;同样的,当体亦全「心」即「食」,故「唯是一食」。由于「唯是一食」,故一切法皆归趣涵融于「食」;而由于「唯是一心」,故一切「食」亦皆归趣涵融于「心」。(心食相即,性相圆融)。于是,此「心」圆融无碍,则「食」当然也圆融而周遍;能于一切万法平等无差别,「食」当然也就平等而殊胜!
一切万法,不外乎「心法」与「色法」。 「食」由「心」生、全体是「心」,故「唯是一心」;以「心」观「食」、全法是「食」,故「唯是一食」。如以「唯是一食」而言,一切法皆趣归于「食」,为「食」所含摄;若就「唯是一心」而言,则一切法皆趣归于「心」,为「心」所含摄。 故此「心」圆融无碍,所现之「食」当然也圆融而周遍;于一切法平等无差别,则「食」当然也就平等而殊胜。
【注:唯是一心】①《止观大意》:「上根一法者,谓观不思议境。境为所观,观为能观。所观者何?谓阴界入不出色心,色从心造全体是心,故经云:三界无别法,唯是一心作。」(T46n1914_p0460a21) ②《维摩经玄疏》:「… 则一切三界皆从心起。故华严经云,三界无别法,唯是一心造。」(T38n1777_p0526a09) ③《宗镜录》:「说三界唯心转也。此心随熏,似现虽有种种,然穷其因缘,唯心作也。离现识,则无六尘境。反验六尘,唯是一心。故云:离心则无境等。」(T48n2016_p0823a27) ④《法华经大成》:「第五圆教,明性相俱融,即彼圆教中遮照同时义也。此三教所诠,唯是一心,具一切法。即彼圆教不思议中道也。」(X32n0619_p0342b24)
【注:唯是一心,唯是一食】《阿弥陀经疏钞演义》:「今圆教理具诸法,从理具中而有事造。虽云理具事造,实无能具所具、能造所造。以即心即法,即法即心,能造因缘及所造法,皆悉当处唯是一心,皆悉当处唯是一色。唯心唯色,对待斯忘,妙观观之,无非三谛。」(X22n0427_p0762a23)
【注:于法等者食亦等】①《维摩经》:「若能于食等者,诸法亦等;诸法等者,于食亦等。」 (T14n0475_p0540b19) ②《维摩经义疏》:「于食等者,唯富人之妙食,等贫舍之秽弊。若能于此麤妙食等,则于诸法亦等。若能违(达)万法皆等,则能于食亦等。得此等心,则是福田。」(T38n1781_p0940b16)
是则普入三际,其性常住。大包十虚,其体恒周。
性常住故,一念不生。体恒周故,当处不动。
不动则一切处有。不生则一切念空。
一切念空兮真空不空。一切处有兮妙有非有。
圆照二谛兮不取不舍。融会一如兮绝言绝思。
【译】:如此「心」与「法」圆融无碍,故能超越一切而普入三际(过去、现在、未来),其性常住不生不灭;含包十方虚空,体恒周遍无来无去。
由于法性常住,所以一念不生而无生灭;由于体恒周遍,所以当处不动而无去来。
则因「当处不动」无来去,故遍一切处皆有;因「一念不生」无生灭,故一切念皆空。
然而,虽一切念皆空,但却是空而不空、具足一切的「真空不空」。虽然遍一切处皆有,但却是有而非有、并无实体的「妙有非有」。
若能如是了知「真空不空」、「妙有非有」的道理,圆融观照「空、有」二谛,而不偏取也不偏舍「空」或「有」,便能融会「空有」一如,绝言绝思不可思议而入于「中道」。
【注:普入三际,其性常住】①《四明尊者教行录》:「行者三业供养之际,须起难思之想离于谓实之心。若香若华,体是法界。能供所供,性本真空。其量遍周,出生无尽。其性常住,亘彻无遗。岂唯遍至此界他方,抑亦普入未来过去。普献三宝,等熏众生。虽曰施财,以财通法,是真法供,能资法身,五果皆常,四德咸显。」(T46n1937_p0868c13) ②《楞严经指掌疏》:「由是从于无始,乃至尽际,其性常住无有生灭。」(X16n0308_p0134b20)
【注:大包十虚】《南石文琇禅师语录》:「心之灵妙,不可思议,贯三际而包十虚,含百界而摄万有。头头处处,莫不全彰。剎剎尘尘,何曾有间。世出世间之法,离心之外,岂别有一丝毫可得哉?」(X71n1422_p0732b24)
【注:真空不空、妙有非有】①《归元直指集》:「凡夫执有,小乘执空,中乘执不有不空,大乘当体即空,不堕众数,妙有非有,真空不空,不立一尘,不舍一法,纵横逆顺,法法全真。」(X61n1156_p0456b) ②《法华经演义》:「第一义空,乃是真空。真空不空,具足一切。」(X33n0625_p0148b03)
【注:绝言绝思】①《妙法莲华经文句》:「若就绝言绝思,明不可思议。」(T34n1718_p0043c27) ②《妙经文句私志记》:「绝思故名不可思,绝言故名不可议,合而言之故名不可思议。」(X29n0596_p0414a10)
如是观心。如是观食。何心非食。何食非心。是为同一觉源,毕竟俱名法界。
【译】:若能如此秉持「即空即假即中」三谛圆融来观「心」、来观「食」,(则知「心」、「食」无非皆是「空、假、中」三谛而彼此相融相即,故心即是食,食即是心,)那么,「心、食」圆融,全「心」也无非就是「食」,而全「食」也就是「心」。所以,「心食」不二,三谛圆融,其实都是同一真如觉源,毕竟皆称之为实相法界。
【注:何心非食,何食非心】其涵义亦可参考《宗镜录》:「若约教唯依一心而说,则何教非心?何心非教?诸经通辩,皆以一心真法界为体。」(T48n2016_p0617c05)
【注:同一觉源】①《四明尊者教行录》:「深知佛体不离我心,同一觉源,圆照诸法。」(T46n1937_p0868c21) ②《净土生无生论注》:「论曰:诸佛众生同一觉源,迷悟虽殊理常平等。 同一觉源者,同一本觉之源也。迷悟虽殊等者,…犹言生佛迷悟得失虽殊,而其觉性之理未甞有乎增损,故云理常平等。」(X61n1167_p0845c06)
今则奉为 (荐亡称正荐名 / 延生称斋主名) 宏开嘉会。上奉慈尊。敢输檀越之诚。仰效纯陀之供。
大慈悯物。宏誓在怀。为度有生。示受此食。
【译】:于今承由 (某等启请) 之因缘,广开普度之门而启建「水陆大斋」之法会。谨至诚奉请大慈世尊,敬陈施主之衷诚,仰效纯陀行「檀波罗蜜」而供养诸佛。
敬仰世尊大慈大悲而悯恤一切,慈悲心中永怀四弘总愿利生之宏誓;故于此「水陆大斋胜会」中,为度一切有情众生,祈请佛世尊垂恩示现而纳受此法供妙食。
【注:纯陀之供】《大般涅槃经》:「尔时纯陀住于佛前忧悲怅怏重白佛言:唯愿如来,犹见哀愍住寿一劫若减一劫。佛告纯陀:汝欲令我久住世者,宜当速奉最后具足檀波罗蜜。…尔时世尊欲令一切众望满足,于自身上一一毛孔化无量佛,一一诸佛各有无量诸比丘僧;是诸世尊及无量众悉皆示现受其供养,释迦如来自受纯陀所奉设者。尔时纯陀所持粳粮成熟之食,摩伽陀国满足八斛,以佛神力皆悉充足一切大会。尔时纯陀见是事已心生欢喜踊跃无量。」(T12n0374_p0424a10)、及「假使纯陀所奉饭食碎如微尘一尘一佛犹不周遍,以佛神力悉皆充足一切大众。」(T12n0374_p0425a03) 可见:纯陀最后以摩竭陀国之粳米八斛供养佛陀,佛即以神力普施于一切会众,使之充足;而化一一诸佛世尊及无量众,悉皆示现受其供养。则正与《会本》此段供食周徧,而诸佛世尊及无量众,悉皆示现受供之涵意相合。
修改译文:
回复删除[ 一切万法,不外乎「心法」与「色法」。 ... ] 更正为 [ 一切万法,不离此「心」。... ] 等。